王國財老師常說造紙容易,但造真正的好紙卻難上加難,他所謂的好紙正是那種可以成為經典、可以傳世、可以為後世法的紙。
然而現代很多人過於強調仿古製造或復刻、復原古紙,似以此為終極目標,有些發表或書籍作者在尋訪各地紙坊時只要是見到非傳統的設備或工序,感到如喪考妣般的失落,試想如果走的都是前述的路子,我們這一代要留什麼讓後代來仿古、復原、復刻?那才真正令人感到悲哀與沮喪,不是嗎?
當然有許多古紙值得我們學習,不可否認它就是那時代的經典,不同的材料透過獨特的工序或處理方法呈現在這張足以為後世法的紙上,如果我們對這些材料最基礎的知識例如木材化學、製漿、漂白學、材料學等不予重視,則要製得經典好紙恐怕是緣木求魚了!
要做好紙首要之務就是在前端處理漿料的階段就要把解纖作得恰如其分,使原料解纖成單一的纖維(Individual fibers),說是簡單其實不容易。有的為達此一目的利用過度蒸煮(Overcooking)或過度漂白的方式很容易就達到完全解纖的目的,殊不知已嚴重傷害紙的保存性,但消費者看得出來嗎?甚至製造者本身對此都毫無概念無知無覺,那更讓人憂心,實在不足取。至於很多紙坊採用較傳統的工序,利用大量機械力例如踏椎、輾碾等試圖將原料解纖,留下許多纖維束(Fiber bundles)在漿料中,只能作低端的紙品,如何談得上抄張好紙呢?當然作好紙不僅解纖一項,例如各種製漿法所造成紙漿化學成分的變化在在影響紙張保存性與紙性,所以他覺得手工紙業者更應該從前述的基礎學科裏去根本的理解製漿與造紙,才能全面提升手工紙的品質,才能產生足以為後世法的經典好紙。
前些日王老師看了安徽中國科大湯書昆院長的演講視頻,提到典具帖紙,王老師1987年去參訪過後來也被指定為人間國寶的典具帖製作者濱田幸雄的紙坊,那無疑是抄造法的一場震撼教育,所以很能理解湯院長對機製典具帖紙的感觸,遂有感而發與我說了這席話,中國科大的團隊在湯院長的領導下這十多年全國手工紙調研的努力成果斐然,近幾年調訓全國手工紙非遺人材,每年兩屆已經辦了十幾屆,走的正是王老師所說的前瞻方向,廣度與深度齊力並近,他日必能開結華美的花果,十分敬佩中國科大團隊所做的努力。
王老師退休後協助澄心堂開發加工紙,其中不乏經典好紙如多款磁青紙、獨創的金花紙等,但我知道他最精彩的是在林試所三十年期間所研製的一、二百種看似無奇且少有人知的素紙,也是小魚老師口中低調奢華的好紙。今年他沒有安排大部頭的抄寫,將陸續試寫並為我們說造紙的故事。
這兩批本色雁皮紙770125及770405本來設計是用來做印譜紙的,雁皮原料雜質多本色未漂紙要潔淨無瑕非常難得,雖然抄的厚了點但應無礙於鈐印,在本色紙上的印色較一般人常用的白色雁皮紙更形出色,且紙張細膩饒富光澤、解纖完整交織均勻,市面上完全看不到如此等級的本色雁皮紙,雖然用來寫字並不是王老師最喜愛的紙種,老師賞我一張寫起來感覺非常滑順,寫感實是因人而異,我問說那這兩張本色雁皮紙算得上經典好紙嗎?王老師笑答:妳說呢?
然而現代很多人過於強調仿古製造或復刻、復原古紙,似以此為終極目標,有些發表或書籍作者在尋訪各地紙坊時只要是見到非傳統的設備或工序,感到如喪考妣般的失落,試想如果走的都是前述的路子,我們這一代要留什麼讓後代來仿古、復原、復刻?那才真正令人感到悲哀與沮喪,不是嗎?
當然有許多古紙值得我們學習,不可否認它就是那時代的經典,不同的材料透過獨特的工序或處理方法呈現在這張足以為後世法的紙上,如果我們對這些材料最基礎的知識例如木材化學、製漿、漂白學、材料學等不予重視,則要製得經典好紙恐怕是緣木求魚了!
要做好紙首要之務就是在前端處理漿料的階段就要把解纖作得恰如其分,使原料解纖成單一的纖維(Individual fibers),說是簡單其實不容易。有的為達此一目的利用過度蒸煮(Overcooking)或過度漂白的方式很容易就達到完全解纖的目的,殊不知已嚴重傷害紙的保存性,但消費者看得出來嗎?甚至製造者本身對此都毫無概念無知無覺,那更讓人憂心,實在不足取。至於很多紙坊採用較傳統的工序,利用大量機械力例如踏椎、輾碾等試圖將原料解纖,留下許多纖維束(Fiber bundles)在漿料中,只能作低端的紙品,如何談得上抄張好紙呢?當然作好紙不僅解纖一項,例如各種製漿法所造成紙漿化學成分的變化在在影響紙張保存性與紙性,所以他覺得手工紙業者更應該從前述的基礎學科裏去根本的理解製漿與造紙,才能全面提升手工紙的品質,才能產生足以為後世法的經典好紙。
前些日王老師看了安徽中國科大湯書昆院長的演講視頻,提到典具帖紙,王老師1987年去參訪過後來也被指定為人間國寶的典具帖製作者濱田幸雄的紙坊,那無疑是抄造法的一場震撼教育,所以很能理解湯院長對機製典具帖紙的感觸,遂有感而發與我說了這席話,中國科大的團隊在湯院長的領導下這十多年全國手工紙調研的努力成果斐然,近幾年調訓全國手工紙非遺人材,每年兩屆已經辦了十幾屆,走的正是王老師所說的前瞻方向,廣度與深度齊力並近,他日必能開結華美的花果,十分敬佩中國科大團隊所做的努力。
王老師退休後協助澄心堂開發加工紙,其中不乏經典好紙如多款磁青紙、獨創的金花紙等,但我知道他最精彩的是在林試所三十年期間所研製的一、二百種看似無奇且少有人知的素紙,也是小魚老師口中低調奢華的好紙。今年他沒有安排大部頭的抄寫,將陸續試寫並為我們說造紙的故事。
這兩批本色雁皮紙770125及770405本來設計是用來做印譜紙的,雁皮原料雜質多本色未漂紙要潔淨無瑕非常難得,雖然抄的厚了點但應無礙於鈐印,在本色紙上的印色較一般人常用的白色雁皮紙更形出色,且紙張細膩饒富光澤、解纖完整交織均勻,市面上完全看不到如此等級的本色雁皮紙,雖然用來寫字並不是王老師最喜愛的紙種,老師賞我一張寫起來感覺非常滑順,寫感實是因人而異,我問說那這兩張本色雁皮紙算得上經典好紙嗎?王老師笑答:妳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