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紙除了用各種纖維抄製純料或混料紙外,通常還會添加纖維以外的物質,主要有礦物性填料及為了各種功能性而加添的添加物。
礦物性填料最為常見者為碳酸鈣,是微鹼性的物質,可以中和紙張老化過程中所產生的酸,延緩老化過程,對紙張的保存性有很大的好處。再來它白度高,價格較纖維便宜,對紙的成本有小小助益。但也不能加太多,會影響纖維之間的鍵結,降低紙力,對刀具的磨耗也大。通常未上膠的生宣紙及中性上膠的熟紙都可以添加,但酸性上膠紙就不能以它為填料。
白土及雲母等填料,不是那麼普遍被添加,有時為了某些功能而添加,比方說蟬翼箋上常灑有粗顆粒的雲母片;王國財老師早期把雲母的衍生物─珠光顏料抄製在紙中,研製成金宣、銀宣、冷金箋、絹澤紙等,造成一時風靡,至今未衰。王老師說珠光顏料一般以雲母為基材,塗以二氧化鈦,呈現珍珠光澤,若加些黑色就變成銀色;若塗以金屬氧化物則變成金色,且不同的金屬氧化物造就成不同色澤的金。一般依正規方式製造的這些雲母衍生物,性質相當安定,耐光、耐熱性非常好。
在手工紙的添加物中,與書畫最為相關的無非是上膠劑了,上膠劑使紙張變熟,大大影響紙性是各位所習知的事,之前我在〝礬事知多少〞系列文章中對上膠劑的種類及其優劣,也花了一些篇幅,有興趣的不妨參考,而且最好務必弄清楚上膠是怎麼回事,不然,用了一輩子的紙,對紙的了解,充其量只是在門外打轉而已。
紙張強度的來源是纖維間的氫鍵,紙張遇潮、遇濕時,纖維間的距離會加大,氫鍵會消失,使紙張強度變弱。所以,有些手工紙會添加少量濕強劑,使某些使用場合,具有起碼的強度,方符使用。舉衛生紙與面紙做例子,諸位就知道濕強劑是怎麼回事了。
手工造紙通常會添加懸浮劑,或稱分散劑、紙藥,主要目的是使纖維分散,增加紙張的勻度。懸浮劑的種類包括天然和合成兩種,前者有馬拿巴栗、黃蜀葵根汁、楊桃藤汁等,是多糖類,後者主要為聚丙烯醯胺(polyacrylamide),都是會產生氫鍵的物質,在壓榨濕紙過程中,殘留的懸浮劑,便有增加紙張乾強的效果。
還有非特意添加,但最終留存紙上且影響深遠者,例如在紙張貼板乾燥時,為使貼板性良好,中途不皺縮,有些會在熱板四周擦澱粉液,如此一來,留在紙上的澱粉不但影響著色,且是容易引起發霉的物質,所以,王老師說最好藉製程的其他方法控制皺縮,不要使用澱粉液。
手工紙中也有可能含有製造者突發奇想而添加的一些物質,那就不是我們所能探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