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房四寶中,筆、硯二者是工具,紙、墨則為材料。長時間研究手工造紙的王國財老師,自然非常留意與紙息息相關的墨。還在試驗所上班的時候,他也收集了些墨及墨汁,做了一些研究。趁做紙的空檔,常與我們討論墨本身的問題及墨與紙的相關性,聽了一陣子,總是有些心得,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也藉機自我溫習一下。
首先,王老師要我們不要陷入一個迷思,認為墨要比墨汁來得高級,甚至以鄙夷的態度對待墨汁使用者。他認為這之間有些誤解,何者比較好沒有必然性,完全要視材料的規格及配方而定。
墨或墨汁主要由碳黑〈煙〉、膠二主角及其他配合材料所組成,配合材料種類繁多,於此不擬一一細述,點到為止,將把篇幅留給二位主角,特別是碳黑。
依記載配合材料中,用來防腐的有綠礬、青黛、冰片;增加碳黑濕潤的有麝香、雞子青、牛膽汁、皂角;用以減黑的有榴皮、藤黃;使書寫不脫者為秦〈梣〉皮;使膠力不墜者為烏頭;助色發豔的有紫草、蘇木、紫礦、銀硃、金箔、真珠;增黑者為魚膠;用以取香的有薔薇露、麝香、龍腦。現代更有形形色色的取代品,扮演各種功能,不一而足,難以細數。
包括墨在內的所有丹青顏料,寫畫在紙、絹之上,都必須仰賴接著劑將它們固著在纖維上,而此接著劑在墨為動物膠,在墨汁亦可以為動物膠或植物膠〈例如阿拉伯膠Gum Arabic〉、合成樹脂等。動物膠的來源通常是由動物皮、骨所萃取,來源不同則黏度與接著力也不一樣,通常從皮所萃取者,黏度及接著力大於從骨所萃取者。
為了賦形的需要,製墨時,膠對煙的比例,遠遠超過作為接著劑的需要量,超出的量不是幾成,而是至少一倍到數倍,這也是當代的墨,鮮能好用的原因。宋製墨名家潘谷說他製的墨是給後代用的,或當代人追求百年以上老墨,道理不就在這兒嗎?墨裡的膠經過歲月自然劣化,黏度降低之後,才會好用,而不是因為它的貴重及稀有。
通常過重的膠使煙未黑而筆已滯,但它的好處是恰好迎合了明清至今流行的生宣紙的胃口,多餘的膠使墨在生宣上不易暈湮,滿足書畫者追求的濃淡層次,並美其名為墨韻,這是個美麗的錯誤。我們有沒有想過,像宋四家許多尺牘,墨色漆黑,紙墨關係極佳,這其中也是有濃淡層次的,只是我們肉眼難以察覺這個高度的墨韻,它可以不可以表現淡墨的濃淡層次?毫無疑問絕對可以。但重膠的墨可以不可以表現這種濃中濃的墨韻,那應該是不可能的吧!
日本有些墨汁像墨一樣,也是用動物膠做接著劑,沒有賦形的考量,膠的量只要符合黏著的需求就好,如果用的碳黑跟墨是一樣的來源與等級,試問墨哪一點要比墨汁來的高級?
有的墨汁用阿拉伯膠做接著劑,考量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黏度低,不滯筆。阿拉伯膠也是郵票的背膠及水彩顏料的接著劑,屬於再濕性的膠,如果配方中沒有其他耐水化劑,紙上的墨汁既使乾了,當裱褙時再遇到水,也可能會凐開。很多朋友也許有經驗,有時不能用墨汁來磨墨,磨好的墨會經時變得異常濃稠,難以使用。王老師說如果墨汁是以阿拉伯膠做接著劑,阿拉伯膠會與墨裡的動物膠起作用,形成凝聚層(Coacervate),而變得黏稠。有些水彩紙,例如法國著名的Arches水彩紙以動物膠為上膠劑,所以用阿拉伯膠為接著劑的水彩,遇到紙上的動物膠,也會形成上述的凝聚層,乾了之後阿拉伯膠就失去再濕的特性,使水彩顏料遇水不再分散,這也是有些髒了,甚至發霉的水彩作品,可以水洗,甚至泡水處理的原因了。
至於現代的合成樹脂,種類可多了,不難找黏度低、接著力強的產品做為墨汁中的接著劑。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一聽到合成二字,總覺得沒天然的來得好,其實沒那麼嚴重啦!舉個例:現代的合成顏料用在汽車烤漆,耐得住多年的高溫、日曬、雨淋,如果改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保證撐不過一個月,事物看其本質,勿為名相所誤,諸君以為然否?
米芾青和帖局部
蔡襄離都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