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紙緣 2024.06.17
台北故宮博物院早年設有科學保管技術室簡稱科技室,研究製作陶瓷、銅器、墨⋯等。科技室周克治女士專職研究與紙相關的事項,知道林試所王國財老師在研究手工造紙後,不時會來互相交流,一次她來說她們主任袁旃女士報請於科技室設立手工造紙作坊已獲高層核准,可以著手規劃,希望王老師可以協助,王老師就帶周女士去埔里訂製了整套的手工造紙設備,安裝就序後,科技室說沒有人可以實際來用這套設備,王老師只好徵求助手之一鄧增雄先生的同意,讓他去故宮科技室負責研製手工紙。
因為這一因緣,王老師常去故宮科技室指導協助,鄧先生也獨力研製了許多紙種,不僅用在故宮相關部門,還用多種紙配合故宮器物的紋樣印製了二套信箋,用的紙大概是戊辰所製,王老師格外寶惜珍藏至今。鄧增雄先生除了精於製紙外,科技室其他部門作業也多有參與學習,特別是陶瓷工藝。2009年科技室裁併入登錄保存處,鄧先生轉至器物處服務迄今,前些年故宮辦理陶瓷研習營,尚借重他擔任師資。
科技室裁併入登錄保存處時,曾徵詢王老師那套手工紙設備的去留,王老師與大葉大學彭元興教授聯絡後將這套設備贈與大葉大學,後來也辦過一、二次活動,但因沒有專責人員,設備多數時間只能閑置。彭教授是林試所徐健國先生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前二、三年彭教授退休,這套設備復歸於林試所。王老師也於那段期間結識了為故宮刻製墨模的何阿根先生,亦蒙何先生贈「聊贈一枝春」墨模,澄心堂在2021-2022年研製墨的時候就是用這一套墨模,一段有趣的歷史!
王老師試寫的這張皮麻紙是楮皮與鐘麻混料紙,那是故宮科技室初設立紙作坊時王老師支援他們的一批紙,留下的十多張也是瑕疵品,因為不在王老師的試驗紀錄簿上,所以紙沒有編號,姑且以77xxxx皮麻紙名之,不過王老師在科技室研製的信箋一角發現一編號061477,莫非就是這批紙,王老師覺得時序上應該是吻合的,且紙上也有當時林試所擣解機留下的鐵屑銹斑,好像柯南偵探哦!
台北故宮博物院早年設有科學保管技術室簡稱科技室,研究製作陶瓷、銅器、墨⋯等。科技室周克治女士專職研究與紙相關的事項,知道林試所王國財老師在研究手工造紙後,不時會來互相交流,一次她來說她們主任袁旃女士報請於科技室設立手工造紙作坊已獲高層核准,可以著手規劃,希望王老師可以協助,王老師就帶周女士去埔里訂製了整套的手工造紙設備,安裝就序後,科技室說沒有人可以實際來用這套設備,王老師只好徵求助手之一鄧增雄先生的同意,讓他去故宮科技室負責研製手工紙。
因為這一因緣,王老師常去故宮科技室指導協助,鄧先生也獨力研製了許多紙種,不僅用在故宮相關部門,還用多種紙配合故宮器物的紋樣印製了二套信箋,用的紙大概是戊辰所製,王老師格外寶惜珍藏至今。鄧增雄先生除了精於製紙外,科技室其他部門作業也多有參與學習,特別是陶瓷工藝。2009年科技室裁併入登錄保存處,鄧先生轉至器物處服務迄今,前些年故宮辦理陶瓷研習營,尚借重他擔任師資。
科技室裁併入登錄保存處時,曾徵詢王老師那套手工紙設備的去留,王老師與大葉大學彭元興教授聯絡後將這套設備贈與大葉大學,後來也辦過一、二次活動,但因沒有專責人員,設備多數時間只能閑置。彭教授是林試所徐健國先生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前二、三年彭教授退休,這套設備復歸於林試所。王老師也於那段期間結識了為故宮刻製墨模的何阿根先生,亦蒙何先生贈「聊贈一枝春」墨模,澄心堂在2021-2022年研製墨的時候就是用這一套墨模,一段有趣的歷史!
王老師試寫的這張皮麻紙是楮皮與鐘麻混料紙,那是故宮科技室初設立紙作坊時王老師支援他們的一批紙,留下的十多張也是瑕疵品,因為不在王老師的試驗紀錄簿上,所以紙沒有編號,姑且以77xxxx皮麻紙名之,不過王老師在科技室研製的信箋一角發現一編號061477,莫非就是這批紙,王老師覺得時序上應該是吻合的,且紙上也有當時林試所擣解機留下的鐵屑銹斑,好像柯南偵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