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劄記─藏經紙、勻碧及薄墨
在故宮博物院裡觀賞書畫時,有時會註明是紙本或絹本,但既使註明是紙本,可能我們也很難知道是甚麼紙,但是有一種紙只要您稍留意,不難發現他的蹤跡,而且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它就直接把紙名蓋在紙上,還不是蓋在紙邊或不明顯的地方,而是大剌剌的斜蓋在紙中央,四個角是圓的長方印,對了,它就是金粟山藏經紙。乾隆皇帝特別喜愛它,為它作了不少詩,有些冊頁,畫的部分是都有了,但另一半的金粟山藏經紙上是空白的,還來不及寫字上去呢。
在生產藏經紙前,王國財老師拿了本《金粟箋說》讓我讀,知道金粟山藏經紙,大致是依唐朝硬黃紙的的方法,通常厚兩層或更多層,紙質似日本紙,無紋理,內外以蠟摩光,有的不是黃色而是白色的,但較為少見。王老師說他在故宮及已故王北岳老師家中見過花斑紋樣的藏經紙,是宋藏經紙還是乾隆年仿製的,沒把握不敢說。但是如果仔細比對比較可靠的硬黃及藏經紙,我們不難發現紙質及顏色上的差異,唐硬黃紙可能以麻紙居多,宋藏經紙則以皮紙為多,不知因紙質不同,還是染色材料或方法不同,兩類紙張的外觀色系,顯然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設計硬黃紙、藏經紙時,除了硬黃紙中的黃庭,為了使它透明度較高,採用較薄的原紙外。另兩種硬黃紙─晉帖與寶積,及三種藏經紙─金粟、法喜與智覺,原紙就幾乎接近雙宣的重量,染色加工後,紙重都超過雙宣,甚至硬黃中的寶積,紙重接近三層宣紙,掂在手裡是很有份量的。外觀色相方面,也參照硬黃、藏經古紙稍事區隔。三種藏經紙中,金粟的熟度要較法喜及智覺為高,然都適合於寫經、抄書等小字的書寫,大字更是無礙,墨稍為選擇一下,更是無往不利。王老師正在抄寫的蘇東坡全集,有一半就寫在藏經紙上,另外一半則為黃庭、勻碧及薄墨紙,而且是六種紙輪流著寫,已寫完的史記列傳部分,也全部寫在藏經紙上。
一般我們看到的加工紙,色系大致以暖色調的居多,像勻碧、薄墨這樣色相的倒是不多見,但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顏真卿的劉中使帖及張旭古詩四帖的一部分,都是類似勻碧的藍紙。最初染製勻碧及薄墨時並不順利,染勻碧的問題在於顏色不勻,王老師說這是老問題,所以之前詩中有〝勻碧不勻云何歎〞之句,幾經試驗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這樣是好是壞,則是見仁見智,雖然可以少掉客戶抱怨,但相對的趣味性也少了些,有些分寸還真難拿捏。王老師說手工染製的勻度不及機製紙是可以理解的,既使是機製紙,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何嘗均勻過?如果都是那麼均勻,他作試驗時也不需要測定很多點,才能平均出一個數據來,表示每點之間都是不一樣的,只是我們自以為它是均勻的罷了。甚至,他告訴朋友他的紙是張張有小缺點的好紙,從不避諱那些不完美,但是以他的高度可以這樣說,我們還是自愛點比較好。薄墨紙則是經由改變原紙、調整染液配方,才順利解決諸多問題,使我深深理解染不同色相的紙,不僅僅只是改變單一顏料那麼簡單而已。
勻碧.薄墨等紙
王老師即將完成的蘇東坡全集(超過一百萬字)
在故宮博物院裡觀賞書畫時,有時會註明是紙本或絹本,但既使註明是紙本,可能我們也很難知道是甚麼紙,但是有一種紙只要您稍留意,不難發現他的蹤跡,而且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它就直接把紙名蓋在紙上,還不是蓋在紙邊或不明顯的地方,而是大剌剌的斜蓋在紙中央,四個角是圓的長方印,對了,它就是金粟山藏經紙。乾隆皇帝特別喜愛它,為它作了不少詩,有些冊頁,畫的部分是都有了,但另一半的金粟山藏經紙上是空白的,還來不及寫字上去呢。
在生產藏經紙前,王國財老師拿了本《金粟箋說》讓我讀,知道金粟山藏經紙,大致是依唐朝硬黃紙的的方法,通常厚兩層或更多層,紙質似日本紙,無紋理,內外以蠟摩光,有的不是黃色而是白色的,但較為少見。王老師說他在故宮及已故王北岳老師家中見過花斑紋樣的藏經紙,是宋藏經紙還是乾隆年仿製的,沒把握不敢說。但是如果仔細比對比較可靠的硬黃及藏經紙,我們不難發現紙質及顏色上的差異,唐硬黃紙可能以麻紙居多,宋藏經紙則以皮紙為多,不知因紙質不同,還是染色材料或方法不同,兩類紙張的外觀色系,顯然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設計硬黃紙、藏經紙時,除了硬黃紙中的黃庭,為了使它透明度較高,採用較薄的原紙外。另兩種硬黃紙─晉帖與寶積,及三種藏經紙─金粟、法喜與智覺,原紙就幾乎接近雙宣的重量,染色加工後,紙重都超過雙宣,甚至硬黃中的寶積,紙重接近三層宣紙,掂在手裡是很有份量的。外觀色相方面,也參照硬黃、藏經古紙稍事區隔。三種藏經紙中,金粟的熟度要較法喜及智覺為高,然都適合於寫經、抄書等小字的書寫,大字更是無礙,墨稍為選擇一下,更是無往不利。王老師正在抄寫的蘇東坡全集,有一半就寫在藏經紙上,另外一半則為黃庭、勻碧及薄墨紙,而且是六種紙輪流著寫,已寫完的史記列傳部分,也全部寫在藏經紙上。
一般我們看到的加工紙,色系大致以暖色調的居多,像勻碧、薄墨這樣色相的倒是不多見,但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顏真卿的劉中使帖及張旭古詩四帖的一部分,都是類似勻碧的藍紙。最初染製勻碧及薄墨時並不順利,染勻碧的問題在於顏色不勻,王老師說這是老問題,所以之前詩中有〝勻碧不勻云何歎〞之句,幾經試驗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這樣是好是壞,則是見仁見智,雖然可以少掉客戶抱怨,但相對的趣味性也少了些,有些分寸還真難拿捏。王老師說手工染製的勻度不及機製紙是可以理解的,既使是機製紙,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何嘗均勻過?如果都是那麼均勻,他作試驗時也不需要測定很多點,才能平均出一個數據來,表示每點之間都是不一樣的,只是我們自以為它是均勻的罷了。甚至,他告訴朋友他的紙是張張有小缺點的好紙,從不避諱那些不完美,但是以他的高度可以這樣說,我們還是自愛點比較好。薄墨紙則是經由改變原紙、調整染液配方,才順利解決諸多問題,使我深深理解染不同色相的紙,不僅僅只是改變單一顏料那麼簡單而已。
勻碧.薄墨等紙
王老師即將完成的蘇東坡全集(超過一百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