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劄記─纖維形態〈二〉
紙剛發明的時候,材料是以麻與皮為主,尤其皮料幾乎是獨領風騷二千年,到現在仍然是手工造紙的主角,這除了關乎原料供應量的消長外,可能與它們的纖維形態不無關係。王國財老師在試驗所期間,分析了近二百種植物的纖維形態,我藉他的部分資料,分析與大家分享。
麻紙在唐以前比較多,宋以後就相對稀有了,那時的麻紙都是苧麻與大麻,前者的纖維長度超過100mm,寬度約50μm,是纖維中的巨無霸,這麼長的纖維必須經過截斷、切短才能順利抄紙,寬度也特粗,所以未經處理的苧麻紙,紙面非常粗慥。大麻纖維長20-30mm,寬度約20μm,這樣的長度也是不好抄紙,現代更不可能抄製大麻紙。另外有黃麻及鐘麻等,纖維長2-2.5mm,寬度12-15μm,但木質素含量高,解纖不太容易,甚少用來抄製手工紙,王老師倒是曾用精洗鐘麻與楮皮抄製過幾批皮麻紙。
大部分的樹皮沒什麼纖維質,只有桑科、瑞香科、榆科等少數科別的植物,樹皮富含韌皮纖維,其中具有商業價值的有楮皮、桑皮、雁皮、三椏、滇結香、青檀皮等。我們熟悉的楮皮纖維長6-8mm,寬度12-21μm,王老師認為楮皮纖維是最為適合抄製手工紙的原料,纖維長度適中,如果蒸煮、解纖等條件拿捏得當,無須額外截斷、切短等工序就能順利抄紙,纖維又比雁皮、三椏或青檀皮等長一倍左右,紙張強韌結實;纖維寬度使紙面粗細勻當,和毛筆間產生適當的摩擦力,可以充分表現書畫線條精準度。桑皮與楮皮同屬桑科,纖維形態類似,但韌皮薄,雜質多,質量遠不及楮皮,無法成為手工造紙原料的主流。
雁皮、三椏同為瑞香科植物,雁皮纖維長3-4.5mm,寬度6-7μm,日本雁皮稍粗至約10μm。三椏纖維長度與雁皮類似,寬度7-14μm。這種長度的纖維很好抄紙,加之纖維比較細,可以抄成非常勻薄的紙,紙面非常平滑,尤以雁皮為然。但紙面之精粗無關乎紙之優劣,當依用途及個人之習慣或喜好而定,但紙面細兼之較熟的話,墨色通常不佳,主要因為平滑的紙面反射較多光線,而非紙本身使墨變得不黑,其實這是光學上的道理,顏料的使用更是與光學原理息息相關,以後有機會再分享這方面的心得。安徽宣紙主要原料之一的青檀皮纖維長約2.5mm,寬度約7-9μm,不過現在已極少見純青檀皮紙,北京德承貢紙坊倒是生產了一些,有興趣的自個兒想辦法取得。值得一提的是張豐吉教授研發的波羅宣,使用鳳梨葉纖維長3.6mm,寬僅5.3μm,是非常纖細優良的纖維,近年已量產,造福了用紙者。
竹的種類很多,長得也快,不少紙種由竹子所製成。大部分的竹纖維長在1-2mm之間,寬度約9-12μm,竹纖維剛直,通常紙質比較硬,但好的連史紙卻柔軟如緜,怎麼做到的,不得而知,但市面上也已看不到那種品質的連史紙了。草漿主要有稻草、麥草、龍鬚草及蘆葦等,稻草纖維短而細,長度1mm左右,寬度5μm,是安徽宣紙主要的材料,宣紙的特性係依稻草而凸顯,沒有稻草的手工紙,哪能稱宣紙呢?換個別的名稱吧!麥草及蘆葦纖維長度約1.2mm,寬度9μm,龍鬚草纖維寬度也是9μm,但長度接近2mm,是草漿中的高個兒。這些草漿鮮少也大部分不能單獨成紙,多與皮料混抄成紙,宣紙即是一例。
以上是非木材纖維,是過去手工紙主要的原料,但因料源取得不易,或價格高昂,手工紙使用木漿比例越來越高。木漿分為針葉樹木漿及闊葉樹木漿,前者纖維長3-3.5mm,寬度25-30μm;後者纖維長1-1.5mm,寬度15-20μm,分別是台灣棉紙及仿宣紙的主要配料。
以上這些是王老師未發表的部分資料,他強調不同研究者及不同的取樣,數值間會有些出入,但不會有很大的乖離。他答應說哪天我如果把這些文章增修成冊出版,他將提供所有未曾發表的資料,成為書中的附錄,看來我得加把勁了,也真謝謝他。
各種植物纖維型態(Salago即雁皮)
各種紙漿纖維型態(L代表闊葉樹N針葉樹B漂白U未漂白KP硫酸鹽製漿法TMP熱磨機械漿GW磨木漿SP亞硫酸鹽製漿法)
紙剛發明的時候,材料是以麻與皮為主,尤其皮料幾乎是獨領風騷二千年,到現在仍然是手工造紙的主角,這除了關乎原料供應量的消長外,可能與它們的纖維形態不無關係。王國財老師在試驗所期間,分析了近二百種植物的纖維形態,我藉他的部分資料,分析與大家分享。
麻紙在唐以前比較多,宋以後就相對稀有了,那時的麻紙都是苧麻與大麻,前者的纖維長度超過100mm,寬度約50μm,是纖維中的巨無霸,這麼長的纖維必須經過截斷、切短才能順利抄紙,寬度也特粗,所以未經處理的苧麻紙,紙面非常粗慥。大麻纖維長20-30mm,寬度約20μm,這樣的長度也是不好抄紙,現代更不可能抄製大麻紙。另外有黃麻及鐘麻等,纖維長2-2.5mm,寬度12-15μm,但木質素含量高,解纖不太容易,甚少用來抄製手工紙,王老師倒是曾用精洗鐘麻與楮皮抄製過幾批皮麻紙。
大部分的樹皮沒什麼纖維質,只有桑科、瑞香科、榆科等少數科別的植物,樹皮富含韌皮纖維,其中具有商業價值的有楮皮、桑皮、雁皮、三椏、滇結香、青檀皮等。我們熟悉的楮皮纖維長6-8mm,寬度12-21μm,王老師認為楮皮纖維是最為適合抄製手工紙的原料,纖維長度適中,如果蒸煮、解纖等條件拿捏得當,無須額外截斷、切短等工序就能順利抄紙,纖維又比雁皮、三椏或青檀皮等長一倍左右,紙張強韌結實;纖維寬度使紙面粗細勻當,和毛筆間產生適當的摩擦力,可以充分表現書畫線條精準度。桑皮與楮皮同屬桑科,纖維形態類似,但韌皮薄,雜質多,質量遠不及楮皮,無法成為手工造紙原料的主流。
雁皮、三椏同為瑞香科植物,雁皮纖維長3-4.5mm,寬度6-7μm,日本雁皮稍粗至約10μm。三椏纖維長度與雁皮類似,寬度7-14μm。這種長度的纖維很好抄紙,加之纖維比較細,可以抄成非常勻薄的紙,紙面非常平滑,尤以雁皮為然。但紙面之精粗無關乎紙之優劣,當依用途及個人之習慣或喜好而定,但紙面細兼之較熟的話,墨色通常不佳,主要因為平滑的紙面反射較多光線,而非紙本身使墨變得不黑,其實這是光學上的道理,顏料的使用更是與光學原理息息相關,以後有機會再分享這方面的心得。安徽宣紙主要原料之一的青檀皮纖維長約2.5mm,寬度約7-9μm,不過現在已極少見純青檀皮紙,北京德承貢紙坊倒是生產了一些,有興趣的自個兒想辦法取得。值得一提的是張豐吉教授研發的波羅宣,使用鳳梨葉纖維長3.6mm,寬僅5.3μm,是非常纖細優良的纖維,近年已量產,造福了用紙者。
竹的種類很多,長得也快,不少紙種由竹子所製成。大部分的竹纖維長在1-2mm之間,寬度約9-12μm,竹纖維剛直,通常紙質比較硬,但好的連史紙卻柔軟如緜,怎麼做到的,不得而知,但市面上也已看不到那種品質的連史紙了。草漿主要有稻草、麥草、龍鬚草及蘆葦等,稻草纖維短而細,長度1mm左右,寬度5μm,是安徽宣紙主要的材料,宣紙的特性係依稻草而凸顯,沒有稻草的手工紙,哪能稱宣紙呢?換個別的名稱吧!麥草及蘆葦纖維長度約1.2mm,寬度9μm,龍鬚草纖維寬度也是9μm,但長度接近2mm,是草漿中的高個兒。這些草漿鮮少也大部分不能單獨成紙,多與皮料混抄成紙,宣紙即是一例。
以上是非木材纖維,是過去手工紙主要的原料,但因料源取得不易,或價格高昂,手工紙使用木漿比例越來越高。木漿分為針葉樹木漿及闊葉樹木漿,前者纖維長3-3.5mm,寬度25-30μm;後者纖維長1-1.5mm,寬度15-20μm,分別是台灣棉紙及仿宣紙的主要配料。
以上這些是王老師未發表的部分資料,他強調不同研究者及不同的取樣,數值間會有些出入,但不會有很大的乖離。他答應說哪天我如果把這些文章增修成冊出版,他將提供所有未曾發表的資料,成為書中的附錄,看來我得加把勁了,也真謝謝他。
各種植物纖維型態(Salago即雁皮)
各種紙漿纖維型態(L代表闊葉樹N針葉樹B漂白U未漂白KP硫酸鹽製漿法TMP熱磨機械漿GW磨木漿SP亞硫酸鹽製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