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劄記─手工紙的性質〈一〉
手工紙的性質,包括的範圍很廣,有些性質,好比電器性質,與書畫用途搆不上什麼關係,就不用費篇幅在此敘述。以下就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強度性質、光學性質、水墨抵抗性質及化學性質幾個大類,平日王國財老師常常教導提醒的部分,整理與同好分享。
首先說手工紙的結構性質,主要有紙之正反面、方向性、交織(formation)及簾紋。
一般手工紙以貼著抄紙簾的這一面為正面,這一面通常也是乾燥時,貼著乾燥板的這一面,它通常比背面光滑、潔淨,而紙背通常有刷毛痕,但也不是光憑簾紋、刷毛痕或毛邊就斷定是手工紙。王老師說他見過手工抄手工乾燥、手工抄機器乾燥、機器抄手工乾燥、機器抄機器乾燥四種組合都具備簾紋、刷毛痕及毛邊,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判斷錯誤。他過去研製手工紙時也有極少數情況,是以紙簾背面這一面,貼著乾燥板乾燥,此時則以乾燥貼板面為正面,逼簾面反而成背面,但一般不太會碰到這種例外的紙,毋庸過於操心。
紙之有正反面,故具有兩面性(two-sidedness),也就是兩面有不同的特性,與書畫最具關係的是平滑度與熟度。平滑度受紙料組成、打漿程度及抄造方式所影響,但正面通常比較平滑,而紙的平滑度依個人的喜好而定,並不是越平滑越好,以書寫而言,紙與筆之間存在〝適當〞摩擦力時,也許最能體現駕馭紙筆的樂趣,這也是古人所強調的疾澀,那是影響書寫性的重要因子。有時如果嫌正面過於平滑,不仿試試看反面,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墨色也會比較好,這與光學特性有關。有些上膠系統,乾燥時上膠劑會移行(migration),使紙張正反面熟度不一,墨色也不一樣。
紙具有方向性。只要稍細心的人,都會發覺紙從兩個方向撕,容易度不一。通常與短邊平行的方向稱之為縱向;與長邊平行的方向稱之為橫向,但有些韓國紙恰巧相反。過去,純粹以手工抄造時,可藉人力左右方向盪簾,使縱、橫向纖維分布差異減小,即方向性較小,現在許多改為半自動抄造方式,缺少左右方向盪簾,纖維的排列大部分與縱向平行,紙之縱、橫向差異變大,紙料纖維越長,方向性也就越大。方向性對書畫的影響,主要在墨的滲透或漲墨方向及紙張縱、橫向收縮、膨脹的不均一。墨、彩通常跟著纖維長度方向在跑;纖維長度方向的收縮、膨脹百分率小於寬度方向,所以,紙張縱向的收縮、膨脹,小於橫向的收縮、膨脹,方向性越大這種現象越明顯,紙張方向性更是裱褙業者特別在意的性質。
將紙張透光看,就可以檢視紙張的交織,也是俗稱的勻度,它也是檢視造紙業者抄造技術的基本指標,特別是長纖維的楮皮、桑皮等紙張,良好的交織是一項考驗。紙張的交織受纖維的種類、蒸煮打漿條件與方式、抄造方法與條件等影響,抄造人及懸浮劑的使用尤其重要,但環環相扣,造紙的工序很多,疏忽了其中一項,都沒能形成良好的交織。交織的好壞影響外觀品相,及一些物理、光學特性,對書畫倒沒有太顯著的影響,如果不是特別敏感,是難以察覺的,但熟紙交織不勻時,其熟度也是不均勻的,這倒是要特別留意。
抄造手工紙通常用竹簾,其他尚有紗,蘆葦桿等,通常透光可見簾紋,纖維太長的時候,簾紋則不明顯。細簾紋如連史紙者,每寸之間簾紋可至40支以上,大部分的手工紙以20-30支居多,近年流行的仿宋羅紋紙則在20支以下,尤有甚者至10支以下,於美學及功能性而言,過猶不及。通常簾紋細者,紙面會比較平滑,簾紋粗者,紙面相對比較粗,簾紋對書畫也會有所影響,不過那也正是粗簾紋紙的特色。在簾紋方面,要注意的是,作品如果要裱成掛軸或橫卷子,在裁切紙張時,最好留意一下,免得將來簾紋影響到作品的保存。將隨此文繪一示意圖,各位比較容易會意。
掛軸,卷子畫心用紙裁切圖
手工紙的性質,包括的範圍很廣,有些性質,好比電器性質,與書畫用途搆不上什麼關係,就不用費篇幅在此敘述。以下就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強度性質、光學性質、水墨抵抗性質及化學性質幾個大類,平日王國財老師常常教導提醒的部分,整理與同好分享。
首先說手工紙的結構性質,主要有紙之正反面、方向性、交織(formation)及簾紋。
一般手工紙以貼著抄紙簾的這一面為正面,這一面通常也是乾燥時,貼著乾燥板的這一面,它通常比背面光滑、潔淨,而紙背通常有刷毛痕,但也不是光憑簾紋、刷毛痕或毛邊就斷定是手工紙。王老師說他見過手工抄手工乾燥、手工抄機器乾燥、機器抄手工乾燥、機器抄機器乾燥四種組合都具備簾紋、刷毛痕及毛邊,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判斷錯誤。他過去研製手工紙時也有極少數情況,是以紙簾背面這一面,貼著乾燥板乾燥,此時則以乾燥貼板面為正面,逼簾面反而成背面,但一般不太會碰到這種例外的紙,毋庸過於操心。
紙之有正反面,故具有兩面性(two-sidedness),也就是兩面有不同的特性,與書畫最具關係的是平滑度與熟度。平滑度受紙料組成、打漿程度及抄造方式所影響,但正面通常比較平滑,而紙的平滑度依個人的喜好而定,並不是越平滑越好,以書寫而言,紙與筆之間存在〝適當〞摩擦力時,也許最能體現駕馭紙筆的樂趣,這也是古人所強調的疾澀,那是影響書寫性的重要因子。有時如果嫌正面過於平滑,不仿試試看反面,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墨色也會比較好,這與光學特性有關。有些上膠系統,乾燥時上膠劑會移行(migration),使紙張正反面熟度不一,墨色也不一樣。
紙具有方向性。只要稍細心的人,都會發覺紙從兩個方向撕,容易度不一。通常與短邊平行的方向稱之為縱向;與長邊平行的方向稱之為橫向,但有些韓國紙恰巧相反。過去,純粹以手工抄造時,可藉人力左右方向盪簾,使縱、橫向纖維分布差異減小,即方向性較小,現在許多改為半自動抄造方式,缺少左右方向盪簾,纖維的排列大部分與縱向平行,紙之縱、橫向差異變大,紙料纖維越長,方向性也就越大。方向性對書畫的影響,主要在墨的滲透或漲墨方向及紙張縱、橫向收縮、膨脹的不均一。墨、彩通常跟著纖維長度方向在跑;纖維長度方向的收縮、膨脹百分率小於寬度方向,所以,紙張縱向的收縮、膨脹,小於橫向的收縮、膨脹,方向性越大這種現象越明顯,紙張方向性更是裱褙業者特別在意的性質。
將紙張透光看,就可以檢視紙張的交織,也是俗稱的勻度,它也是檢視造紙業者抄造技術的基本指標,特別是長纖維的楮皮、桑皮等紙張,良好的交織是一項考驗。紙張的交織受纖維的種類、蒸煮打漿條件與方式、抄造方法與條件等影響,抄造人及懸浮劑的使用尤其重要,但環環相扣,造紙的工序很多,疏忽了其中一項,都沒能形成良好的交織。交織的好壞影響外觀品相,及一些物理、光學特性,對書畫倒沒有太顯著的影響,如果不是特別敏感,是難以察覺的,但熟紙交織不勻時,其熟度也是不均勻的,這倒是要特別留意。
抄造手工紙通常用竹簾,其他尚有紗,蘆葦桿等,通常透光可見簾紋,纖維太長的時候,簾紋則不明顯。細簾紋如連史紙者,每寸之間簾紋可至40支以上,大部分的手工紙以20-30支居多,近年流行的仿宋羅紋紙則在20支以下,尤有甚者至10支以下,於美學及功能性而言,過猶不及。通常簾紋細者,紙面會比較平滑,簾紋粗者,紙面相對比較粗,簾紋對書畫也會有所影響,不過那也正是粗簾紋紙的特色。在簾紋方面,要注意的是,作品如果要裱成掛軸或橫卷子,在裁切紙張時,最好留意一下,免得將來簾紋影響到作品的保存。將隨此文繪一示意圖,各位比較容易會意。
掛軸,卷子畫心用紙裁切圖